山東德州大氣污染形勢十分嚴峻
德州大氣污染形勢十分嚴峻 村中燒炭 園區偷排 作坊猖獗
◆中國環境報記者姚伊樂
一座座密封的小土窯頂部,1米左右的小煙囪噴吐著濃濃的灰白色煙柱。像硝煙彌漫的戰場,有著全民大煉鋼鐵的“壯觀”。
這是記者日前隨環境保護部華東環保督查中心督查組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105國道邊看到的土法燒炭場景。
隨著督查組暗訪調查不斷深入,隱藏在德州市各區縣的諸多環境問題不斷浮現,大量大氣污染物無序排放。
再現“賣炭翁”
本文開頭所述的土法燒炭現場位于平原縣王杲鋪鎮道口村,數十畝地面上密布著100多個土窯。
眾多土窯之間的空地上,堆積著各種各樣的木料、燃煤、碎木炭、篩子和成品木炭,一臺機械車來回搬運木材,幾位村民正在為自己的炭窯忙碌著。
令人意外的是,村民們面對突然到來的環保督查組,表現得相當淡定,甚至將工作人員誤認為是木炭買主。
“村子里有幾十戶人家,每家都有兩三座。”一位村民對督查組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種地之外,掙點零花錢。”
據調查,附近村鎮大面積的果園和林地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土法燒炭成本低、操作簡單,挖個淺坑,用泥巴、磚頭砌成圓形頂蓋,頂上預留一個碗口大的孔洞插上小煙囪排煙。將木材堆積其中,裝入煤炭,點火,用泥土封閉洞口,燒三四天,悶三四天,一窯木炭就成了。
小土窯無任何煙氣處理設施,道口村也因此長期籠罩在茫茫煙霧中。
不過,道口村算不上“大戶”。根據當地村民提供的線索,調查組驅車近20公里后,到了平原縣王打卦鄉趙莊。
剛進村口,就看到數位村民正在砌筑土窯。無論是大小還是“建筑質量”,都比道口村“高出一籌”。
沿著一條直路向下走,調查組看到了更大規模、并立兩排的土窯洞,兩排窯洞之間架設了頂棚,嗆人的青煙從棚子里不斷飄出。
“這里燒出的是工業用炭。”一位正在裝運材料的村民告訴記者,用的材料也不再是木料,而是鋸末。
這座棚子對面,是一個圍起來的大廠房,里面機器轟鳴,一根兩米高的煙囪立在廠房門口,噴吐著青煙。
“這里面已經用上了機械,生產的也是工業用炭。”一位調查組成員告訴記者,“這里的村民警惕性較高,把我們當成了稅務人員。”
除了這兩處較為集中的燒炭場所,調查組還在不少村莊發現多座小炭窯。但無論是德州市環保局還是平原縣環保局,對此均不知情。
在寧津縣,調查組也在路邊農田發現了數座廢棄土炭窯,在場的當地環保局工作人員稱,這在多年前就已經淘汰了。
德州市環保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土法燒炭不在國家相關淘汰目錄,但因為污染嚴重,多年前地方上就已經禁止了。“一經發現或舉報,我們將立即查處。”
無論是禁而不止,還是死灰復燃,德州市下屬各縣小炭窯大量存在的現實卻無法回避。
超標成常態
在公路上遠遠就可看到德州凱元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的煙囪。這是一家位于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熱電聯產企業。
“煙的顏色不對。”剛進入廠區,督查組工作人員就作出了判斷。
據這家企業的生產部長孫永新介紹,煙氣脫硫采用雙堿法工藝,但因脫硫塔出現故障,設施無法運行,臨時改用氨法脫硫,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在100毫克/立方米左右。至于除塵,可達到200毫克/立方米左右。
“按照原來設計雙堿法脫硫工藝和目前的狀況,可判定污染治理設施無法正常運行。”督查人員分析說,用噴氫氧化鈉的設備來噴氨水,不但會因結晶等造成設備腐蝕,還會出現氨氣泄漏。
這些說法在對脫硫設施的現場檢查中得到了驗證。實際上,企業的脫硫塔已經嚴重老化,塔身銹跡斑斑,塔下的露天脫硫循環池中,紅色的脫硫廢水散發出強烈的刺鼻氣味。
由于在線監測由第三方監管,儀器室無法打開。透過窗戶,督查人員讀出了在線監測儀器顯示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實時排放濃度數據:2687毫克/立方米,386毫克/立方米。
而山東地方標準規定這兩項污染物排放限值分別是200毫克/立方米和100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硫的實際排放濃度比企業所給出的100毫克/立方米和山東地方排放限值分別高出約25倍和12倍。而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兩個月前監測的煙塵排放濃度為430毫克/立方米,比山東地方標準30毫克/立方米高出12倍以上。
“這屬于違法運行。”督查人員說。而更令人觸目驚心的則是其灰渣堆放場,爐渣堆上翻斗車正在轟鳴,鋪天蓋地的粉塵四處彌漫。
據了解,這家企業因承擔園區供熱無法關停。
同樣位于德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德州晶華藥用玻璃有限公司,不僅沒有任何廢氣治理設施,試生產也未經批復,甚至也未給環境監管部門預留廢氣采樣口,但已經違法生產一年多。
在德州銀河熱電有限公司,也存在煙塵和二氧化硫超標排放現象,廠區內揚塵也較為嚴重。企業負責人表示,已經開始對燃料進行生物質改造,除塵項目和地面硬化工作正在招標。
督查組此次行動的另外一個任務是“回頭看”,即查看去年底督查企業的整改情況。
在德州實華化工有限公司自備熱電廠,督查組發現其在線監測儀器顯示的數據出現了問題。督查組在現場用標氣對儀器標定時,儀器顯示數值誤差近20%。
“儀器失真,數據無效。”督查人員說,“即便根據當前顯示的數據(二氧化硫317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254毫克/立方米),也超出山東地方標準限值。”
此后,調查組又分別檢查了位于德州市天衢工業園的兩家碳素廠。德州東方希望碳素有限公司主管環保工作的負責人謝志邦坦承,煙塵排放長期不穩定,好的時候80毫克/立方米左右,差的時候200毫克/立方米左右,均超出30毫克/立方米的排放限值。
“我們一直在投入改造,但由于行業水平所限,今后也不敢保證能達標,甚至也不敢保證低于50毫克/立方米。”謝志邦說。
德州布萊恩永興碳素有限公司情況較好,改進了生產工藝,投入1800萬元治理煙塵,煙塵排放濃度比30毫克/立方米略高,仍未達到國家標準限值。
德州天衢工業園區也似乎成了集中污染區。調查組在暗訪中發現,園內的灰渣場占地近千畝,堆存有大量粉煤灰、脫硫石膏等,無任何防塵措施,道路積灰10多厘米;園區內的天宇化學工業公司廠區外有惡臭,廠區內石膏露天堆放,也無防護措施。
村鎮無凈土
在近一周的明察暗訪中,調查組驅車近2000公里,深入德州下轄區縣、鄉村,各種違法排放現象層出不窮。
屬于應淘汰項目的黏土磚企業在德州仍然存在。調查組在平原縣坊子鄉、臨邑縣臨盤鎮查訪到兩家黏土磚廠,雖然在檢查時未生產,但場地露天堆存了大量原料和成品磚;磚瓦窯無廢氣治理設施,原料堆場、煤場無防塵措施。
調查組在暗訪中還發現,在德州市禹城市禹城鎮張漢橋附近有小型石灰窯正在生產,煙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產生大量濃煙。
禹城市轄區內,還有20多家處于停產狀態的石灰窯企業,設施簡易,無任何污染治理設施,原料和爐渣直接堆放于廠區內,也無抑塵措施。臨邑縣營子鄉、恒源街道、臨盤鎮均有類似石灰窯。
在臨邑縣臨盤街道,調查組檢查了天福農副產品加工廠和海奧生物科技兩家從事糠醛加工的生產企業,除塵設施均出現嚴重破損,設施缺乏維護,部分煙氣直接排放;而玉米芯粉碎車間在工作時粉塵較大,原料和爐渣堆放在廠區內,也無任何抑塵措施。
在禹城市,調查組發現,某塑料顆粒加工作坊正在將廢包裝袋加工成塑料顆粒,設施簡陋原始,無任何抑塵措施,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附近河流。
還有不少小企業存在燃煤散燒、煙氣直排等現象。調查組在臨邑縣興隆鎮興橋木業、陵縣武佑街山東吉泰和陵縣南外環路附近的國泰商砼等企業暗訪時均發現燃煤散燒現象。
其中,興橋木業和國泰商砼無任何處理設施,煙氣直排;山東吉泰的水膜除塵器設施老化,煙道破損,部分煙氣未經除塵設施直接排放。
此外,調查組還發現,德州市轄區內的105國道、101省道沿線,有多家砂石料場、混凝土攪拌站物料露天堆放,無防風抑塵措施,灰塵較大;在臨邑縣、禹城市316省道兩側,垃圾露天焚燒現象嚴重。
文章來源:環保部網站http://www.zhb.gov.cn/zhxx/hjyw/201402/t20140224_268179.htm
-
ENPAC簡介
...
-
PIERCAN簡介
...
-
Justrite簡介
...
-
HONEYWELL簡介
...
-
Whatman簡介
...
-
Brady簡介
...